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育新闻

巴彦淖尔市扎实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

时间:2021-12-13   浏览数:次   来源: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有关部署安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进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市教育局于9月15日印发了《巴彦淖尔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目前我市已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市课后服务情况概要

服务原则

自主自愿原则公开服务原则公益普惠原则

安全服务原则保障教师权益

服务安排

服务对象:全市在校在读中小学生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

小学结束时间不晚于18:30

初中结束时间不晚于19:00。

服务特点

(一)规划整体。做好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资源的统筹,将课后服务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开展好课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可根据学生年级或服务内容进行混合编班。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实行弹性离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午餐、午休服务。

(二)内容丰富。注重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每天安排1小时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阅读;合理安排教师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学情分析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走班”分层辅导。

(三)渠道多元。课后服务以学校供给为主,也可根据需求,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人员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的设计、组织、实施与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发挥好当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红色景点、研学基地等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作用,实现校内、校外课后服务资源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校内资源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但必须由旗县区教育局组织遴选,向社会公开备选清单,学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选择。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参与校内学科类教学和服务。

服务保障

n组织领导强。课后服务工作以各旗县区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各相关职能部门多方联动,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家长课后服务需求;财政部门要将课后服务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及时足额核拨经费,切实加强经费保障;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课后服务性收费监管,坚决防止乱收费现象发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落实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绩效工资核定有关政策。

n经费保障实。校内课后服务费用作为学校服务性收费,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适当用于补充课后服务产生的水费、电费、专用材料费等支出以及部分设施设备日常维修维护费用。课后服务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学校要严格资金管理,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服务性收费,并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n规范管理严。进一步加强规范课后服务办学行为,完善管理制度,按照以下六个程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宣传摸底--拟定方案--审批备案--自愿申报--签订协议--信息公示。

n安全管理细。把学校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延伸至课后服务期间,确保师生安全。各地各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等,强化学生活动场所、食品卫生、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制定并落实门卫登记、考勤、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做到出入学校井然有序,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严把外聘人员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格审查关,特别是要加强课程内容审核,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

u监督管理硬。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各相关部门制定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机制,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在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经费使用、劳务发放、人员安排等各方面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各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年终目标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及校长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通报。学校建立意见征求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家长委员会要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有序组织热心家长到校内开展志愿服务,并对学校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

n宣传引导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组织开展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的政策解读、工作要求、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培训,对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做到讲清政策、划好红线,确保全市课后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不出问题。同时积极通过媒体、宣传公示栏、学校家长会等,全面加强社会宣传,正面引导,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支持。努力营造我市课后服务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我市课后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工作亮点一览】

临河区金川学校 | 打造“菜单式”课后服务




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出人民满意教育,大力推进“双减”工作,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金川学校结合实际,提前谋划、尽早布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制定《金川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增设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保证服务效果,打造出具有金川特色、金川亮点的课后托管服务模式,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以需求为导向,丰富学生体验

学校致力打造“艺术托管课程化”模式,探索更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与学校立德树人、课程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育人水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快乐成长,努力把课后服务打造成素质教育“新阵地”。将艺术课程纳入托管服务的领域,涵盖艺术教育的各个门类,服务群体覆盖一至九年级的所有学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聚焦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生活,开设初心琵琶、手风琴、古筝、拳击、中华武术、创意美术、刺绣、扎染、DIY科学等近50种艺术课程。




金川学校尊重学生个性的多元性,托管服务特色课程实行学生按兴趣网上选修,并以走班上课形式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差异化的课后服务,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让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幸福成长。

二、依托优质资源,打造精品社团

充分发挥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精心设计、精巧安排、精心运作,把开展课后服务与校内课外活动、各种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为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内容,提高校本选修课程的质量,金川学校以多元化课程、个性化服务为抓手,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体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办学理念。通过发挥现有师资力量,外请行业专家的方式,打造出一批精品、优秀社团。如:趣味科学DIY社团,指导老师王然是全市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拳击社团,教练张立岳老师曾经荣获内蒙古拳击锦标赛第三名,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拳击裁判员……

金川学校将致力打造精品社团,推动校外优质资源进校园,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三、强化师资配备 凸显服务成效

积极响应“学生发展需求、承担社会责任”号召,金川学校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实际,基于现有资源、师资等条件,提供普惠的课后托管服务。除组织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的内容外,还增设了分层辅导、精准指导的项目。金川学校围绕“ 拔尖促优、分层提升”的原则,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特选定每星期三下午,开展语、数、英、理、化、生、地学科的分层辅导,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延伸和拓展,让中等层次的学生得以巩固和提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夯实基础和激发兴趣,最大程度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精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办好社会、家长满意的学校。

乌拉特前旗四小|真诚服务 用心育人

乌拉特前期第四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总数943人,其中大部分来自打工家庭和农村家庭。为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切实解决家长接送学生难、辅导作业难等问题,贯彻教育部“在小学阶段培养必须培养学生掌握一到两项基本体艺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第四小学于2019年秋季在全旗范围内率先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两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切实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实际困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特长。得到了上级部门、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成立领导小组,进行前期工作筹划

为了保证课后服务工作有效进行,学校成立了由杨向东校长任组长、杨佳丽副校长任副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教师、家长专项会议,围绕课后服务怎么搞,辅导时间长短、辅导课程、辅导内容、延时后家长接送途中安全隐患、怎样收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讨论,汲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建议,明确了工作思路,确定了服务项目内容,完善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相关制度,全校90%的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来,课后服务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

为保障课后服务效果,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乌拉特前旗第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乌拉特前旗第四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表》、《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应急预案》和《未参与课后服务学生接送办法》等一系列方案措施。通过致家长的一份信、课后服务协议书,向家长明确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建立了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家校签订协议的工作机制,至此每学期均有900多名学生成为“课后服务”的受益者。

三、服务形式多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是每周一、二、四、五下午正常放学后1小时(分为2课时),分为课后托管(家长能够自己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只是正常放学时不能准时接孩子回家,学校将这部分学生集中到学校阅览室,由图书管理员组织大家进行读书活动)、作业辅导(以班级为单位吸收班内学习困难、自制力较差、家长辅导不了的学生,由本班科任教师进行各科家庭作业辅导。)、艺术特长活动(根据学有余力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年级界限成立各种兴趣特长班)三种形式,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

为了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在教师的选用上,提倡所有任课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参与到课后服务的辅导和管理中来,由于艺术特长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在校内资源不能全部满足的情况下,聘请了爵士乐、古筝、人工智能、舞蹈、主持人等校外的专业教师进校指导,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特长的内容,成立的13个兴趣特长班,参与率达到了全校学生的45%,教师爱教、学生乐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补充了学校的课程资 。




四、严格课堂管理,保证服务质量。

为了规范课堂管理、保证辅导质量,制定了《第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和《第四小学课后服务领导每日巡查安排表》,每天安排两名值班领导对课后服务进行巡查,督促教师的课堂组织、巡视指导情况,查看是否存在不单独指导,全班讲授现象,是否存在二次布置家庭作业情况,是否存在纪律组织不严谨现象,当面指出,及时记录,并在微信工作群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学校与家长委员会保持密切沟通,每月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观课后服务课堂,对家长进行家长问卷调查,调查各项课后服务课程家长满意度。对家长满意度较差课程和教师进行及时调整。

五、展示服务成果,提升服务质量

学校每年定时开展2次课后服务成果展示,一次是在每年6月的艺术节上向全校家长、教师、学生分动态、静态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一次是在每年的12月份向全体家长按年级、分时段展示课后服务所有形式的学习成果。在2021年6月1日第十二届艺术节上架子鼓、古筝、电子琴,舞蹈、金话筒等班级的学生全部参加了文艺表演,绘画、书法、黏土、丝网花、机器人等班级的学生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各类作品,得到了所有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好多家长高兴的说:四小的课后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服务”的承诺——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完善经费分配,做到公平合理。

为切实规范学校课后服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学校制定了《第四小学课后服务经费收费标准和费用分配办法》,学生课后服务费用严格按照上级标准执行,学校总体上平衡教师的费用,多拿少补,规定本校教师费用一律不准突破每节课50元的上限,外聘教师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适当上浮,体现按劳分配绩优绩酬的原则。所有费用直接用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务补助支出和课后服务消耗品的购置。

两年的课后服务工作,四小始终坚持课后服务需求化和课后服务课程特色化的原则,使课后服务真正实现了三个承诺,一是只辅导家庭作业,不讲新授内容。二是不重复布置家庭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课后生活增添了亮丽色彩。有力的践行了学校“和谐发展,为学生健康、快乐、高雅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磴口县实验小学 | 社团活动促成长

磴口县实验小学在每周三的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了课后服务的亮点之一。学校建立了以学生兴趣特长为基础的文、体、艺社团;以班级为单位的“经典美诵社团”。全校学生踊跃参与,打开了社团活动的新局面。




利用课后服务开展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们不仅可以使自己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和提高。

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发展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型课堂,成为课后服务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获得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原县二小 | 增质减负 彰显个性

为切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双减”工作意见精神,五原县第二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扎实推进中不断改进。现阶段,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适应教育政策的新方向,本着增质减负、彰显个性、家校联动的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校本研修,作业提质

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工作中,学校致力于作业科学设计研修,每学期假期,各学科教研组进行线上集体备课活动,针对教材教学进行集体研究,在开学初,教研组在集体备课与教材研究同时,设计前两个单元的作业设计,包括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教导处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作业研修培训与各年级作业设计展示,各组在作业展示中同时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以年级组总体推进,依班情进行调整,每天一次教研组活动进行交流、总结、改进,现阶段各科作业在量上减,质上求升,分层布置,形成精而质高的作业模式。

二、统筹管理,无缝包联。

怎样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作业科学管控?学校成立分层责任包联:




1.校级领导及教导主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责任包联。学校领导分年级进行课业负担管理,包联领导每人一份手册,手册有年级里所有学生名单及家长电话,通过不定期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实地调查,了解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征求意见,将意见反馈于学科主任,学科主任与组内教师进行交流改进。

2.教导处安排教导人员分年级作业管理包联。每班每天在下午第二节课之前将每科作业统一布置于黑板的一侧,便于各科教师能关注学生每天的作业量,教导处包联人员根据作业布置,访谈学生、查阅作业,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情况,每周2-3次进班跟进课后服务作业辅导情况:课后服务中不讲新课,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作业批阅及时,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学生在学校完成书写性家庭作业,课后服务结束后,学生在家里完成实践作业,如跳绳(学校分年龄段安排运动量)、阅读(开展亲子阅读、自主阅读,家庭里营造阅读氛围)、实践劳动(按学生年龄特点按学校目标培养每天参加家务实践劳动),

3.实行家长评价制。根据学生完成实践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学校结合“和乐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考评,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体质锻炼、实践劳动,多方位家校联合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联动、层层包联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服务,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

三、多元发展,乐育英才

学校课后服务本着全面育人的理念。从以下几方面改革创新:1.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校开展编织、工艺制作、花样篮球等66项社团项目,丰富了课后服务内涵。2.锻炼学生体质。在每天服务中,有部分需求的学生进行体育特长锻炼,如跑步、跳高、投掷、足球等,增强体质健康。3.拓展学生阅读。开放学校图书馆,学生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流动书吧、班级图书角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可随时随地阅读。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将作业辅导、社团兴趣培养、体质健康锻炼、阅读形成四维结合的课后服务机制。

【“双减”政策之教师说】

刘丽梅五原一小教师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减轻家长的负担,减轻孩子的负担,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时,也督促教育工作者要想更多的办法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自从学校实行晚辅以来,我们就想着一定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孩子们养成较好的写作业习惯,尽可能的独立完成,不拖沓,还要替家长督促并检查完成作业情况,并且要弥补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漏洞,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补习,以全面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具体操作如下:

1.维持好班级纪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后读读课外书、做做家务、跳跳跳绳等,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2.每天作业精心设计,精而减,作业内容符合当天所学,既有基础巩固,也有拓展延伸。对于难题,会给孩子们进行针对性习题的讲解。

3.对于拖沓、写作业慢的同学要盯严点,不时催促,尽量按时间完成,使其有一种紧迫感。

4.写作业快的同学要和慢的同学成为同桌,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相互影响,相互进步!

5.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完成。

6.对于作业完成好的同学或者有进步的同学,更多的是采取奖励制度,奖励孩子们班币、学习用品、玩具等等,奖励的物品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以此来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争取不落掉一个孩子,达到共同进步!

“双减”政策的出台,增加了我跟孩子们接触的时间,也能更多、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学习,帮助孩子们提高,督促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孩子们成才……我越来越感受到能力和价值的充分彰显,也越来越体会到教育和学生给我带来的“幸福后劲”。加油!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载|“双减”典型案例

北京市以“三个坚持”有序稳妥推进“双减”工作

2021-10-25 来源:教育部

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双减”文件要求,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工作思路,坚持“治乱、减负、防风险”与“改革、转型、促提升”并重,以“三个坚持”有序稳妥推进“双减”工作。

坚持高位推动,把“双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就“双减”工作作出批示200余次,主持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13次。成立市区两级“双减”工作专班并集中办公,强化部门协同,形成挂图作战、集中办公、每周调度、每日情况报告工作机制。在市教委增设校外培训工作处,选派200余名驻区、驻企联络员联系各区和企业。发挥街道属地网格化管理和吹哨报到机制作用,强化日常监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带队,联合市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每周下区入校、入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检查,挂牌责任督学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全覆盖日常督导。组织召开全市中小学书记、校长万人大会,举办专题研讨班,统筹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科院等科研力量,全面开展“双减”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挖掘梳理典型经验、策略方法,组织媒体集体采访报道。在市属新闻媒体、“首都教育”官方平台开设专栏,为基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坚持首善标准,坚定有序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出台“1+1+3”规范标准(“1”是建立预付费资金监管机制、“1”是加强办学许可证管理、“3”是明确办学培训的规范标准),研制“营转非”、“备改审”方案,以政策突破解决治理难题。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的区12个。建立专门管理平台,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以“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24小时在线监测”等多种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双通报、双转办”,累计对120多家机构予以通报、对多名教师调离教师岗位,对多家违规企业顶格罚款1500余万元。从严从快大力整顿校外培训营销乱象,市属媒体、公共场所等全面停播培训广告。建立区教委、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同审联批”机制,设立“绿色通道”,统一做好非营利法人登记等相关手续。积极帮扶引导培训机构转型,多措并举提供22万余个岗位促进教培行业人员转岗再就业。制定学科类培训机构退租工作的指导意见,帮助机构渡过难关。结合“12345”市民热线、110接警、“冒烟指数”等数据信息,建立每日分析、随时预警工作机制。落实“一企一策一专班”要求,要求机构“应退尽退、能退尽退”,指导学生家长通过消课、退费、诉诸法律等方式妥善解决退费难问题。成立校外培训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中心,进行针对性处置化解。

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发力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坚持不超纲、不超标、不超前教学,布置作业,命题考试等,坚决刹住“抢跑”学习之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师课堂,选取200所试点学校,远郊区至少20%课时采用双师课堂并排入课表。在部分区开展主要课程试点,部分学科实行城区和郊区结对,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开展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覆盖全市初中学生。切实加强市区校三级教科研部门和专兼职结合教科研队伍建设,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不断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把课后服务与教育教学一体设计、整体推进,制定实施意见,做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生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时间全覆盖。组织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为家长分忧。积极研制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坚持以中考中招改革撬动义务教育减负。按照先教师后校长、先小学后初中、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试点推进校长教师区域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

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 以小抓手服务大民生

郑州市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2021-10-25 来源:教育部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双减”工作全国试点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净化教育生态的重要抓手,以促进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目标,坚持校内提升与校外减负两手抓、两手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高站位,扛稳政治担当。组织领导“求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在汛情、疫情的双重考验下,坚持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高规格组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担任双组长;设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在市教育局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建立市县两级“双减”工作平台。部署展开“求速度”。第一时间召开区县(市)教育局长会议,专题部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立即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情况、严格分类。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对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进行全面整治。经审慎研判,自10月11日起,在“两禁止、两消减”(禁止招新生、禁止再收费;消减存量课程、消减社会矛盾)前提下,组织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复课。政策制定“求广度”。按照“市级统筹部署、两条主线推动、全面配套提升”推进思路,确立了“1+2+N”政策体系建设构架,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审批、材料、行为、资本等要求,打出政策“组合拳”。

抓重点,聚焦关键任务。课后服务覆盖“全”。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拓展提升“午餐+延时”的“官方带娃”模式,加快实现课后服务“双延伸、双结合、一提高”。目前,全市课后服务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城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自愿参与学生占比84.6%,志愿参加教师占比94%;各区县(市)财政共拨付课后服务经费4.8亿元。作业建设理念“新”。相继启动作业设计奖评选、作业设计与管理网络调查等工作,推出“郑州市作业建设18条”,以作业内涵提升促进作业提质增效,严格作业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强化教师作业指导职责。支持中小学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应用“基础作业+弹性(分层)作业”的模式。全市建立校内公示制度的学校达100%。优质资源保障“足”。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实施“新优质初中”项目,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111个,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学在郑州”网络课堂学生学习平台持续升级,有力保障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校外治理出拳“重”。向社会公布全市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违规问题举报电话和邮箱。各区、县(市)成立工作专班,聚焦12项重点内容,针对资质、场地、师资、培训内容、收费、公示等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共排查校外培训机构5307个,下发停办通知书2612份;注重用好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规范“黑白名单”制度,对非法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震慑。

细落实,强化重要环节。增联管联治,减各自为战。持续健全市级统筹、县级主责管理体制,压紧压实县级党委政府责任。把“双减”工作作为督政“一号工程”,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启动“双减”工作达标工程,定期通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激发县级党委政府积极性。增常态治理,减违规行为。修订完善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调整专兼职教师比例、数量,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密切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配合,持续保持对无证办学行为的动态监管,一经发现立即取缔。增预防预控,减风险隐患。建立“一机构一张表、一机构一清单、一机构一研判”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制度,消除隐患。联合教育、金融、公安、银行等部门,加强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建立学费专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对各区县(市)规模前十的培训机构逐一约谈,坚决杜绝“退费难”“关门跑路”发生。已复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月31日学费无法清零的,10月25日前必须退还相关费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对培训机构暗察暗访,及时通报情况,曝光不良行为,警告违规机构,警示培训行业,警醒家长学生。

如何保障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权益

2021-10-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实行弹性工作制、设立临时宿舍、开展心理疏导……自新学期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张义宝和学校管理层经过反复商讨,最终制定了人性化的管理举措。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参与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后服务的质量。专家表示,如何给予教师更多关爱,建立制度化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弹性工作制为教师“松绑”

“小学班主任在校时间普遍在11个小时左右,批改作业、备课等工作都要下班后在家进行。”张义宝坦言,尽管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课后服务,但教师责任重、压力大,需要给他们“松松绑”。

《意见》提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学放学时间大多从过去的15时30分延迟到17时30分至18时不等,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增多是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翠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工作包含很多隐性工作内容,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家校沟通、教研培训以及临时行政事务性工作等。

考虑到教师实际需求,《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新学期以来,不少学校对此进行了探索。

在浙江省金华市,无理由休息日是很多学校的“标配”。金华市武义县武川小学校长胡爱萍介绍,学校给每名教师发放“时间银行储蓄卡”,将晚托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存入该储蓄卡中,用储蓄的时间积分兑换零星小假。

北京市通过错休制等方式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教师权益。“学校发挥全体教师力量,校长和年级主任一起参与,轮流照看班级,这样可以让班主任和主课教师有更多的弹性时间。”北京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执行校长梁小彤说。

李新翠认为,要真正落实弹性工作制,需要加强师资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教师A、B岗位,将非教学工作任务分离出去。A岗位为专任教师,负责日常教育教学工作,B岗位负责课后服务、暑期托管等工作。“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实现专业发展,集中精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落实补贴政策激励教师参与

课后服务如何补贴、补贴多少,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然而,由于一些地方财政紧张、配套政策还未落实等,部分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报酬偏少甚至是无偿劳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邹敏认为,要保障教师享有休息权、获取相应的工资报酬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避免教师难以获得合法额外劳动的报酬补偿,不应让为家长分忧的“惠民工程”建立在教师的“无偿劳动”之上,确保专项经费得到落实。

今年,江苏、广东深圳、甘肃兰州等地陆续出台相关文件,确定了对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的补贴标准。深圳市明确提出各学校课后服务专项经费预算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作为控制数,对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按照每人每次不低于150元、不高于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江苏省则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法定工作日课后服务报酬按照每课时不低于60元的标准核定发放。

“目前学校教师课后延时服务的补贴为每课时75元,购买服务的指导价格是每课时300元,每名教师平均一周有4个课时,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三小学校长费聿玲告诉记者。

李新翠建议,课后服务补贴要明确补贴方式是通过提高生均教育经费入手还是从教师工资结构改革入手,如参考班主任津贴,对课后服务津贴予以单列,从制度上保障课后服务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无论是师资配置保障还是待遇保障,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配套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教师权益。”

引进社会力量扩充师资来源

剪纸课、中医药课程、生命安全系列课程、高尔夫进校园……自2019年开展课后服务以来,湖南省长沙市砂子塘东澜湾小学引进社会力量,打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课程,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

不仅是长沙市砂子塘东澜湾小学,该小学所在的长沙市雨花区每年拨付16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40余所学校提供了木工、陶艺、剪纸、茶艺等系列非遗课后服务课程。

《意见》提出,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用。

长沙市砂子塘东澜湾小学校长李湘纯认为,将社会专业机构引入校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丰富了师资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弥补了学校艺体类教师短缺的问题。“校外师资负责课后服务的时候,学校教师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即可,相应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活跃在课后服务的课堂中。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在南京市5个区开展了科学家、院士、体育教练员和专业人士参加课后服务试点工作,首批免费向学校推送462门优质体育和科技类课程。山东省日照市组织开展少年宫进校园、体育艺术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服务活动,实现了校内外联动。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李海滨建议,要通过替代方式积极扩充课后服务师资来源,鼓励师范类学生实习、志愿者和长者参与,为学校教师“减负”。可以实行“双培养制度”,鼓励师范类的学生实习,增加教师储备,师范类学生也可以将此作为实习机会。

“引进社会机构需明确准入标准,应该由政府出台指导意见或者机构白名单供学校选用,加强对课程质量的监管,建立评估和退出机制。”李新翠认为,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能减轻校内教师负担,形成公办教育与市场彼此支撑又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上一条:扎实推进见实效,我市各界热议“双减”政策

下一条:巴彦淖尔市15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完成“营转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