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育视点

[两会声音]倪闽景委员: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是破解“双减”的最大动力

时间:2022-03-08   浏览数:次   来源:人民教育

“PISA表明,15岁孩子的周作业量最好控制在11.2小时之内,作业太多学生成绩反而下降;PISA还表明,学生成绩与校外补课相关性并不大,而与学习主动性和师生关系高相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抓住了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也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重点。

倪闽景建议,第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这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要求,精准把握教学内容,让没有参加超前学习的孩子能够自信地完成学习,同时学校及时提供课后服务,让有疑惑的学生得到帮助。这些都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要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尊师重教,提高教师收入待遇,让更多优秀人才来做教师。

第二,完善对区域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是关键。区域和学校不能不顾全面发展要求,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升学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抓手而非目的,学校需要用育人的评价来约束,要把学生的作业负担、身心健康、近视率、师生关系都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价范畴,落实区域领导和学校问责机制。

第三,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是基本路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并没有因为经济发达而提升,究其原因是发达地区市民对子女教育的要求更多样化,如果学校变得一模一样,社会对于学校好坏标准就会集中到升学率上。学校只有多样化发展,让家长看到有的学校这个方面好,有的学校那个方面好,才能从中找到平衡。

第四,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是破解“双减”的最大动力。“双减”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减去学生的被动学习,增加学生自主性,让学习更有意义。好的教育改革要有增有减,比如规定每周拿出半天去校外活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和参加社会实践,那么自然会减少文化课学习和作业量。不能一方面推进“双减”,一方面在学校里无休止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考试科目,把孩子们所有的时间都课程化,甚至放学以后也全部管控起来,连玩都失去了自主性。

第五,家长需要一次教育观念的新启蒙。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最好方式并非是送孩子去参加文化学科培训,而是更多的陪伴、倾听和支持。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硬道理,“考不上985、211就是失败者”。如果家长观念不转变,学校减作业,家长会增作业;培训机构严管了,就转向家教和团课。作业太多学生成绩反而下降;学生成绩与校外补课相关性并不大,而与学习主动性和师生关系高相关……这些观念需要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来让家长了解和认同。家长更需要知道,只关注考试成绩是有风险的,孩子的未来幸福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上一条:[两会声音]面向共同富裕,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惠体系

下一条:速递!2022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