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万物归暑 极尽丰盈——磴口县实验小学“二十四节气伴我行”系列之“大暑”专题活动
节气与美文
节气活动视频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所以称作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高温闷热,雷雨频繁,雨水充足,是草木庄稼生长旺盛的时节。
大暑知识知多少
一候 腐草为萤丨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多,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大量枯死的植物发霉腐烂。古人认为草衰败和腐烂之后,生命的运化在继续,靡草腐烂之后能变成萤火虫。真实情况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在湿热的大暑时节卵化而出。
二候 土润溽暑丨“溽暑”是指那种湿漉漉的闷热,湿气好像从地里冒出来的。大暑的时候,地面温度高,雨量增多,就是现在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湿热的土壤特别适合水稻、蒲草、芦苇、莲藕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三候 大雨时行丨在大暑时节雨热同季的潮热气候里,东边日出西边雨,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时而舒缓,时而急骤,此时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
我们的大暑
课堂话大暑
手工制品、绘画作品
手抄小报
书法作品
大暑养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时节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日晒、暑热、水湿互结,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且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表,腠理开泄,出汗较多,容易伤津耗气,这个时期调养当以解暑祛湿,敛阳固表为重点。下面为大家提一些适合大暑时节养生的建议:
建议①:避热趋凉防暑伤
对于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的户外工作者很容易被暑热所伤,建议做好防暑措施,常备绿豆汤、五花茶、淡盐水等饮品补充水分、解暑清热。酷热高温之下一旦身边有人出现脸红身热、口渴大汗等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湿毛巾全身擦拭降温,适当饮水补充体液,有条件者可服十滴水、仁丹等药物消暑清热。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等中暑重症必须尽快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
建议②:饮食有节防伏泻
大暑为最炎热的节气,暑为阳邪,易伤人体气与津液,必须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大暑时饮食应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此外,暑热蒸腾之下,不少人为求快速降温,常饮用大量冷饮,这样很容易损失脾胃阳气。另一方面,暑热天气食物保存不当极易腐败,很容易导致各种胃肠疾病,尤其民间所说的“伏天泻”则最为常见。所以,此时的饮食当以熟食、温食为主,尽量少吃生冷、冰镇食物。剩菜必须密封冷藏,隔餐食物必须彻底加热食用,一旦腐坏及时丢弃,切勿食用。发生伏天泻,可酌情服用藿香正气丸、整肠丸等药物,切忌滥用止泻药,病情复杂者应及时就医。
建议③:少动多静防伤阳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暑热天气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注意劳逸结合,以顾护阳气、保持体力。闲暇时间可练字作画、品茶赏花以静心宁神,敛阳降气。暑天运动尤应把握好强度,虽各人的体质强弱不同,体能素质有别,但以和缓活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泄汗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