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创新教学研究模式,积累集体经验智慧,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临河八中小学部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9月3日上午,四年级的全体语文老师在赵瑞副校长的带领下,对《走月亮》一课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活动前,每位老师都积极准备,写好了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讨材料。备课组长王冬蕾老师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可以将《走月亮》课后的小练笔放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学生就可以能有表达的机会、实践的机会,在听说读写中真正提升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可以让提前和家人一起在月光下散散步,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可以说一说,这样学生有了体会和感受后,完成小练笔也就水到渠成了。张玲老师说:本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体现于本课的目标问题是读课文,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如何引导学生想象,较好地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感受?不妨给学生搭个方法的支架:①抓住优美生动的句子,结合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展开想象。②调动多种感官,跟随作者从眼看、耳听、鼻闻等多个角度展开想象。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想象,真实地表达感悟。
最后由赵瑞副校长对这一课提出了教学建议:语文课堂很容易碎碎问,碎碎答,造成费时低效的状况。在一节课上,只设计一个主问题,用这一个问题串起整篇课文。教师要找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一篇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教的东西就很有限。课堂教学就要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上,而删去一些正确的废话。聚焦重点让学生一课一得。《走月亮》第二课时就用课后第二题串起整篇课文:我和阿妈四次走月亮的美好场景,让你脑海中想象到怎样的画面?这样,简化教学头绪,把时间让给学生真正朗读、背诵、思考、想象、表达。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